日前,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邓小丁调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研究员、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曹红总工程师、上海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谢晶处长以及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的卢晓黎教授等行业专家,赴成都考察学习。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我国食品机械生产企业的运行生产状况,探索我国食品工业生产与设备机械化和智能化对接的关键。

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越来越重视,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食品开始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同时市场的监管制度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小作坊消失或者互相合并向着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进程中食品生产设备能否准确的与食品企业实现装备的对接,对于食品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非常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食品处邓小丁调研员表示,由于我国不同区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出现了非常多的地方特色美食,但是由于没有成型的机械设备,这些美食只能局限于某个限定的区域。
如果这些特色食品能够实现标准化,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将大大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这一梦想的实现需要依靠配套的机械设备。所以说在机械化、自动化的进程中产品和设备能否完美对接非常重要。
例如,四川的火锅全国知名,好多人相隔千里也能够吃到四川口味的火锅,四川的火锅底料的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实现了年销售额数亿的成绩,是食品生产设备的本土化创新促进了本产业的现代化,才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火锅底料企业,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所以说食品不分大小,小食品也有大前途。
最后专家们表示,在未来,规模和效益仍将是传统食品企业在行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机械企业能够将技术成果不断创新,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与食品企业生产工艺装备的融合。对我国还没实现产业化的食品要结合实际,将更先进的技术成果着陆 到更多的生产企业中,助力于我国食品行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